close

  新華網杭州2月13日專電(記者段菁菁)每年春節,很多在外工作的中國人從一線馬爾地夫城市浩浩蕩盪地回歸二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不僅造成了每年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電影票房也隨之向二三四線城市轉移。
  中國知名娛樂產業信息咨詢機構藝恩咨詢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春節檔期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票房占同時期全國總票房的16.95%,連續三年出現下滑;而以發展二三四線化療飲食禁忌影城影院為主的大地院線,票房從全國第六一躍升至全國第二,僅次於萬達院線。
  “初一到初五,大地院線旗下影預防癌症須知院共獲得1億1千萬的票房,相當於全國院線前五天的11%。而在平時,大地院線產生的票房只占全國的7.5%。”大地院線常務副總經理方斌說。
  無獨有偶,主要經營縣級影院的紅鯉魚院線整合負債的票房平時基本排在30位以外,春節期間則上升至25位左右。
  網友發現,被喻為“史上最強春節檔”的馬年春節,其電影票房走勢圖跟春運走勢圖不債務整合謀而合。
  “票房跟著春運走,呈現出一線城市工作生活的人返鄉後帶動家鄉電影票房的有趣現象。”方斌說。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走進電影院觀影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習慣。”藝恩咨詢副總裁侯濤分析,很多在一線城市逐漸培養起觀影需求的觀眾在回到二三四線城市後,依然保持了節假日觀影的消費習慣,甚至將“電影院客廳化”的社交方式也帶入了城鎮生活。
  “以前回山西老家過年,除了聚在一起吃吃飯,只能靠打牌、打麻將來消磨時間。”在上海工作的年輕人李祁告訴記者,隨著一些春節傳統習俗活動的式微,他開始嘗試帶平時很少會走進電影院的家人體驗這種新的休閑娛樂方式。
  “電影院不僅是單純的電影放映場所,更是陪家人、朋友聚會等社交活動的重要場所。”李祁說,與在上海觀影體驗不同,在選擇與家人一起看的電影時,更在乎是否“合家歡”。“在二三四線城市,影院觀影的社交意義遠遠大於看電影本身。”
  而近兩年中國電影院建設向縣級城市的延伸則為返鄉看電影提供了硬件基礎。
  據瞭解,2013年底,全國銀幕總數達到18195塊,其中縣級城市的影院多達5362塊,並且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隨著二三四線城市及縣級城市影院建設的加快,新興市場在全國市場格局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高。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電影市場的觀眾主體也正在經歷一輪明顯的結構性變化。“電影票房的消費主體來自於80、90後的年輕人,他們這一代人已經接受了電影文化的洗禮,願意花錢走進電影院。”國盛影業總經理高軍分析,下一步,觀影習慣的社會化“輻射”將進一步促進市場規模的幾何型增長。
  而這種幾何型增長,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爸爸去哪兒》《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的市場表現中已經得到了有效印證。“觀影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這會加速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高軍說。
  (原標題:"票房跟著春運走"折射中國電影市場格局新變化)
(編輯:SN0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25fouj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